Top 6 Apps Similar to 群書治要360-2明辨 Discerning

群書治要360-2君道1 Way of a Leader 1 1.0
本簡介乃節錄淨空師父上人於《群書治要》第二冊之序文:《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西元599年—649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六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二十七歲即帝位後,特別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太宗因早年從軍,讀書不多。鑑於前隋滅亡之失,深知創業不易,守成維艱,在位期間,鼓勵群臣進諫,批評其決策過失。令諫官魏徵及虞世南等,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六經、四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群書治要》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然因當時中國雕版印刷尚未發達,此書至宋初已失傳,所幸者,日本金澤文庫藏有鐮倉時代(1192—1330年)日本僧人手寫《群書治要》的全帙,並於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國本土。《群書治要》乃集中國古聖先王修齊治平之智慧、方法、經驗、效果,是為大成,亦是歷經千萬年考驗所積累下來的文化結晶,《群書治要》是歷經數千年考驗所累積的寶藏結晶,至珍至貴!。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乃謹遵照淨空師父上人的提示,每年從《群書治要》當中選取三百六十條原文,編輯《群書治要三六○》,並譯成各種不同國家的文字、語言在全世界流通。整套書概括為六條大綱:君道、臣術、貴德、為政、敬慎、明辨。每條大綱下,又歸納了《治要》論述的相關要點作為細目。聖賢傳統文化實為一切眾生自性流露,超越時空,亙古彌新。學習關鍵,端在「誠敬」二字。唯「誠敬」二字,方能圓成。果能深解落實,天下太平,個人幸福,自然可得;和諧社會、大同之治的世界指日可待。為積極落實淨空師父上人對於發揚中華文化的理念,特將《群書治要三六○》第二冊進行數位行動有聲的加值工作,以期藉由網際網路與行動通訊更加廣泛有效地發揚中華文化數千年流傳至今的治國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與成效,為營造安定、幸福、美滿、和平的大同世界盡一份心力。
群書治要360-2貴德1Esteeming Virtues1 1.0
本簡介乃節錄淨空師父上人於《群書治要》第二冊之序文:《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西元599年—649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六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二十七歲即帝位後,特別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太宗因早年從軍,讀書不多。鑑於前隋滅亡之失,深知創業不易,守成維艱,在位期間,鼓勵群臣進諫,批評其決策過失。令諫官魏徵及虞世南等,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六經、四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群書治要》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然因當時中國雕版印刷尚未發達,此書至宋初已失傳,所幸者,日本金澤文庫藏有鐮倉時代(1192—1330年)日本僧人手寫《群書治要》的全帙,並於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國本土。《群書治要》乃集中國古聖先王修齊治平之智慧、方法、經驗、效果,是為大成,亦是歷經千萬年考驗所積累下來的文化結晶,《群書治要》是歷經數千年考驗所累積的寶藏結晶,至珍至貴!。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乃謹遵照淨空師父上人的提示,每年從《群書治要》當中選取三百六十條原文,編輯《群書治要三六○》,並譯成各種不同國家的文字、語言在全世界流通。整套書概括為六條大綱:君道、臣術、貴德、為政、敬慎、明辨。每條大綱下,又歸納了《治要》論述的相關要點作為細目。聖賢傳統文化實為一切眾生自性流露,超越時空,亙古彌新。學習關鍵,端在「誠敬」二字。唯「誠敬」二字,方能圓成。果能深解落實,天下太平,個人幸福,自然可得;和諧社會、大同之治的世界指日可待。為積極落實淨空師父上人對於發揚中華文化的理念,特將《群書治要三六○》第二冊進行數位行動有聲的加值工作,以期藉由網際網路與行動通訊更加廣泛有效地發揚中華文化數千年流傳至今的治國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與成效,為營造安定、幸福、美滿、和平的大同世界盡一份心力。
群書治要360-2君道2 Way of a Leader 2 1.0
本簡介乃節錄淨空師父上人於《群書治要》第二冊之序文:《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西元599年—649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六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二十七歲即帝位後,特別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太宗因早年從軍,讀書不多。鑑於前隋滅亡之失,深知創業不易,守成維艱,在位期間,鼓勵群臣進諫,批評其決策過失。令諫官魏徵及虞世南等,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六經、四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群書治要》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然因當時中國雕版印刷尚未發達,此書至宋初已失傳,所幸者,日本金澤文庫藏有鐮倉時代(1192—1330年)日本僧人手寫《群書治要》的全帙,並於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國本土。《群書治要》乃集中國古聖先王修齊治平之智慧、方法、經驗、效果,是為大成,亦是歷經千萬年考驗所積累下來的文化結晶,《群書治要》是歷經數千年考驗所累積的寶藏結晶,至珍至貴!。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乃謹遵照淨空師父上人的提示,每年從《群書治要》當中選取三百六十條原文,編輯《群書治要三六○》,並譯成各種不同國家的文字、語言在全世界流通。整套書概括為六條大綱:君道、臣術、貴德、為政、敬慎、明辨。每條大綱下,又歸納了《治要》論述的相關要點作為細目。聖賢傳統文化實為一切眾生自性流露,超越時空,亙古彌新。學習關鍵,端在「誠敬」二字。唯「誠敬」二字,方能圓成。果能深解落實,天下太平,個人幸福,自然可得;和諧社會、大同之治的世界指日可待。為積極落實淨空師父上人對於發揚中華文化的理念,特將《群書治要三六○》第二冊進行數位行動有聲的加值工作,以期藉由網際網路與行動通訊更加廣泛有效地發揚中華文化數千年流傳至今的治國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與成效,為營造安定、幸福、美滿、和平的大同世界盡一份心力。
群書治要360-2 為政1 Administration 1 2.0
本簡介乃節錄淨空師父上人於《群書治要》第二冊之序文:《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西元599年—649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六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二十七歲即帝位後,特別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太宗因早年從軍,讀書不多。鑑於前隋滅亡之失,深知創業不易,守成維艱,在位期間,鼓勵群臣進諫,批評其決策過失。令諫官魏徵及虞世南等,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六經、四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群書治要》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然因當時中國雕版印刷尚未發達,此書至宋初已失傳,所幸者,日本金澤文庫藏有鐮倉時代(1192—1330年)日本僧人手寫《群書治要》的全帙,並於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國本土。《群書治要》乃集中國古聖先王修齊治平之智慧、方法、經驗、效果,是為大成,亦是歷經千萬年考驗所積累下來的文化結晶,《群書治要》是歷經數千年考驗所累積的寶藏結晶,至珍至貴!。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乃謹遵照淨空師父上人的提示,每年從《群書治要》當中選取三百六十條原文,編輯《群書治要三六○》,並譯成各種不同國家的文字、語言在全世界流通。整套書概括為六條大綱:君道、臣術、貴德、為政、敬慎、明辨。每條大綱下,又歸納了《治要》論述的相關要點作為細目。聖賢傳統文化實為一切眾生自性流露,超越時空,亙古彌新。學習關鍵,端在「誠敬」二字。唯「誠敬」二字,方能圓成。果能深解落實,天下太平,個人幸福,自然可得;和諧社會、大同之治的世界指日可待。為積極落實淨空師父上人對於發揚中華文化的理念,特將《群書治要三六○》第二冊進行數位行動有聲的加值工作,以期藉由網際網路與行動通訊更加廣泛有效地發揚中華文化數千年流傳至今的治國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與成效,為營造安定、幸福、美滿、和平的大同世界盡一份心力。
群書治要360-2貴德2Esteeming Virtues2 1.0
本簡介乃節錄淨空師父上人於《群書治要》第二冊之序文:《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西元599年—649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六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二十七歲即帝位後,特別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太宗因早年從軍,讀書不多。鑑於前隋滅亡之失,深知創業不易,守成維艱,在位期間,鼓勵群臣進諫,批評其決策過失。令諫官魏徵及虞世南等,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六經、四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群書治要》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然因當時中國雕版印刷尚未發達,此書至宋初已失傳,所幸者,日本金澤文庫藏有鐮倉時代(1192—1330年)日本僧人手寫《群書治要》的全帙,並於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國本土。《群書治要》乃集中國古聖先王修齊治平之智慧、方法、經驗、效果,是為大成,亦是歷經千萬年考驗所積累下來的文化結晶,《群書治要》是歷經數千年考驗所累積的寶藏結晶,至珍至貴!。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乃謹遵照淨空師父上人的提示,每年從《群書治要》當中選取三百六十條原文,編輯《群書治要三六○》,並譯成各種不同國家的文字、語言在全世界流通。整套書概括為六條大綱:君道、臣術、貴德、為政、敬慎、明辨。每條大綱下,又歸納了《治要》論述的相關要點作為細目。聖賢傳統文化實為一切眾生自性流露,超越時空,亙古彌新。學習關鍵,端在「誠敬」二字。唯「誠敬」二字,方能圓成。果能深解落實,天下太平,個人幸福,自然可得;和諧社會、大同之治的世界指日可待。為積極落實淨空師父上人對於發揚中華文化的理念,特將《群書治要三六○》第二冊進行數位行動有聲的加值工作,以期藉由網際網路與行動通訊更加廣泛有效地發揚中華文化數千年流傳至今的治國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與成效,為營造安定、幸福、美滿、和平的大同世界盡一份心力。
群書治要360-2為政2 Administration 2 1.0
本簡介乃節錄淨空師父上人於《群書治要》第二冊之序文:《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西元599年—649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六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二十七歲即帝位後,特別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太宗因早年從軍,讀書不多。鑑於前隋滅亡之失,深知創業不易,守成維艱,在位期間,鼓勵群臣進諫,批評其決策過失。令諫官魏徵及虞世南等,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六經、四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群書治要》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然因當時中國雕版印刷尚未發達,此書至宋初已失傳,所幸者,日本金澤文庫藏有鐮倉時代(1192—1330年)日本僧人手寫《群書治要》的全帙,並於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國本土。《群書治要》乃集中國古聖先王修齊治平之智慧、方法、經驗、效果,是為大成,亦是歷經千萬年考驗所積累下來的文化結晶,《群書治要》是歷經數千年考驗所累積的寶藏結晶,至珍至貴!。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乃謹遵照淨空師父上人的提示,每年從《群書治要》當中選取三百六十條原文,編輯《群書治要三六○》,並譯成各種不同國家的文字、語言在全世界流通。整套書概括為六條大綱:君道、臣術、貴德、為政、敬慎、明辨。每條大綱下,又歸納了《治要》論述的相關要點作為細目。聖賢傳統文化實為一切眾生自性流露,超越時空,亙古彌新。學習關鍵,端在「誠敬」二字。唯「誠敬」二字,方能圓成。果能深解落實,天下太平,個人幸福,自然可得;和諧社會、大同之治的世界指日可待。為積極落實淨空師父上人對於發揚中華文化的理念,特將《群書治要三六○》第二冊進行數位行動有聲的加值工作,以期藉由網際網路與行動通訊更加廣泛有效地發揚中華文化數千年流傳至今的治國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與成效,為營造安定、幸福、美滿、和平的大同世界盡一份心力。